【勞資正向循環,創造財富要同步分配】
促進世代對話,是黨主席的責任。接下來是一題困難的問題,拚經濟的果實如何讓人民有感?
面對人民,我們要如何扭轉「資進黨」的印象,又要給人民「拼經濟」的感覺,這看起來是個選擇的兩難,但絕非如此。
我們經常看見媒體上,勞工指責慣老闆的壓榨,而老闆們抱怨員工的計較,這都不是正向的互動跟循環,當我們經常接受這樣的觀點跟資訊,就很難促進勞資關係,沒有互信、就沒有合作,沒有合作、就很難有感受。
一個執政黨能做的,就是促進勞資雙方的正向、有機的循環。
就像賴清德院長已經針對企業投資障礙「五缺」進行處理,因此獲得六大工商團體強烈建議留任的肯定。打開經濟的活水,我們已經跨出第一步,這一點也反映在數據上。但只有這樣,顯然不夠。
政府努力為企業打開投資的大門,企業有競爭機會賺錢,也要同步給予勞工好處。黨要扮演提醒與溝通的角色,提醒政府兼顧「創造」與「分配」,讓業主跟勞工不會成為互相搶錢的仇人,而是一起賺錢的夥伴。
好員工是公司的資產,員工有收穫就會更努力,工作有效率,企業才會有收益,這是下一個時代的企業家,都應該抱持的信念。
當然,照顧員工也不只反映在薪資上,也該從休息時間、進修、升遷、職災保障等方面,給予有彈性的規劃,來因應不同產業的需求。